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学科的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培养具有宽广知识视野和扎实理论基础、精通外语、熟悉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规则、熟练掌握研究方法和专业实践技能的高层次创新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教学科研和党员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并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研究生培养的根本指标,坚持培养研究生扎根中国大地。
研究生的就业工作,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培养研究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使被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境内外媒体、公关广告公司、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国际新闻传播、国际公关广告、新媒体传播等方面的工作,亦可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研究生,从事研究工作,服务社会、担当重任。
具体要求如下:
1.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2.熟悉人文社科经典文献,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
3.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树立崇高的新闻理想,富于创新精神,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
4.熟练运用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与能力;
5.掌握新闻传播专业技能,能够适应在新媒体环境下从事相关实务工作;
6.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运用外语从事专业工作。
二、研究方向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新媒体与国际传播三个二级学科方向,其中,新闻学二级学科下设国际新闻理论、国际新闻实务和外国新闻史三个方向,以探究国际新闻传播规则为特色,侧重国际新闻报道、话语分析、国际传媒转型和全球媒体伦理与法规研究;传播学下设整合营销传播、视听传播,侧重接受分析与视听文化研究,以新媒体环境下整合营销传播与视听传播研究为特色,注重研究的国际视野和以语言学视角研究传播学问题;新媒体与国际传播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问题研究,下设全球新媒体传播研究、新媒体国际舆情研究、新媒体国别传播研究三个方向,侧重周边国家媒体中的中国/区域(陕西)形象及其发生机制,侧重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向西开放战略中的中亚、西亚和南亚等相关新媒体与国际传播问题研究。
三、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1.课程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采取任务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的全程参与。
2.人才培养以学术研究能力为导向,侧重学生理论功底的夯实与科学的研究方法训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应按照导师结合学生兴趣推荐的人文社科经典文献目录完成相应文献阅读要求,或研修一门经导师认可的慕课,取得相应证书,以拓展知识视野。
3.导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外语程度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4门本学科的本科生课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可补修的课程包括但不限于:(1)传播学(2)新闻理论(3)新闻采访与写作(4)外国新闻史(5)中国新闻史(6)国际传播(7)广告学概论(8)公共关系(9)市场营销学 (10)国际广告,具体补修课程由导师与学生沟通确定。
四、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34个,其中包含学术活动1学分、专业实习4学分。
分类 |
学分 |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7 |
专业基础课 |
6 |
|
专业课 |
专业必修课 |
6 |
专业选修课 |
10 |
|
跨学科选修课 |
||
必修环节 |
学术活动 |
1 |
专业实习 |
4 |
|
合 计 |
34 |
(二)课程设置
新闻传播学硕士课程类型分为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学位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必修课包括政治、外国语课程,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必修,总计7学分;专业基础课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通开课,共3门,每门课程计2学分,总学时36个。专业必修课共3门,每门课程计2学分;专业选修课需至少选够5门共计10学分课程;
新闻传播学(学硕)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中文) |
课程名称 (英文)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公共必修课 (6学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A study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1 |
36 |
2 |
公共英语 |
General English |
1、2 |
144 |
4 |
|
公共选修 (1学分)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
2 |
18 |
1 |
专业基础课 (6学分) |
新闻传播理论前沿 |
Frontiers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
1 |
36 |
2 |
全球新闻传播史 专题 |
History of Global News Communication |
2 |
36 |
2 |
|
新闻传播学 研究方法 |
Research Methods on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
1 |
36 |
2 |
|
专业必修课 (6学分) |
新媒体研究 |
Study on New Media |
3 |
36 |
2 |
国际传播理论与实务 |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
2 |
36 |
2 |
|
新闻传播政策、 法规与伦理 |
Journalism policies, laws and ethics |
3 |
36 |
2 |
|
专业选修课 (10学分)
专业选修课 (10学分)
专业选修课 (10学分)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文献选读 |
Selection and Reading of Classical Documents on Marxist View of Journalism |
1 |
36 |
2 |
新闻传播学经典文献选读 |
Selection and Reading of Classical Literature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
2 |
36 |
2 |
|
媒介社会学研究 |
Research on Media Sociology |
3 |
36 |
2 |
|
国别媒体研究 |
National Media Research |
1 |
36 |
2 |
|
英语新闻采访与 写作专题 |
English News Interview and Writing |
2 |
36 |
2 |
|
英语特稿阅读与 写作专题 |
English Feature Reading & Writing |
2 |
36 |
2 |
|
网络新闻编译 |
Web News Compilation |
3 |
36 |
2 |
|
国际时评写作 |
News Commentary and Composition |
2 |
36 |
2 |
|
深度报道专题 |
In-depth Report |
1 |
36 |
2 |
|
数据新闻专题 |
Data Journalism Studies |
3 |
36 |
2 |
|
新媒体创业训练 |
New Media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
1、2 |
36 |
2 |
|
媒介经营与管理 |
Media Management |
2 |
36 |
2 |
|
国际舆情与 大数据 |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and Big Data |
1 |
36 |
2 |
|
视觉传播研究 |
Research on Visual Communication |
3 |
36 |
2 |
|
跨文化传播 专题研究 |
Study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
3 |
36 |
2 |
|
政治传播研究 |
Research o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
1 |
36 |
2 |
|
危机传播与 应急管理 |
Crisis Communication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
2 |
36 |
2 |
|
融合媒体 传播实务 |
Integrating Media Communication Practice |
2 |
36 |
2 |
|
整合营销传播 |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
2 |
36 |
2 |
|
国际营销与 广告运作 |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
2 |
36 |
2 |
|
市场调查与 数据统计 |
Market Survey and Data Statistics |
1 |
36 |
2 |
|
数字图形与 广告设计 |
Digital Graphics and Advertising Design |
1 |
36 |
2 |
|
品牌运营与管理 |
Br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
1 |
36 |
2 |
|
视觉人类学 |
Visual anthropology |
2 |
36 |
2 |
|
电影与文化研究 |
Film and cultural Studies |
1 |
36 |
2 |
|
广告媒介与 效果评估 |
Advertising Media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
2 |
36 |
2 |
六、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均进行考核。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以上为合格。
七、必修环节
(一)中期考核
根据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相关方案进行,主要采取学生自评、导师评价与学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对学分修读、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等情况进行自评,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科研、实践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学院统一组织集中考核学生对本学科方向基本理论知识、前沿动态的掌握情况和学术写作能力,并给出考核成绩。学院主要采取成果评定、主文献笔试和专业口试等方式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放在第四学期进行。硕士研究生须通过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应于6个月内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终止学业。中期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开题报告环节,中期考核的结果与“开题报告”、课程学分,将成为硕士研究生获得答辩资格的必要前提。具体要求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文件执行。
(二)学术与实践
1.学术活动(1学分)
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学生应参加讲座或参加学术会议的次数不少于8次并填写相关表格,积极申报至少1项科研项目或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在导师或读书活动负责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读书活动不少于10次并填写相关表格,以第一作者和作者单位或与导师合作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学术活动作为毕业答辩资格条件的一部分应在答辩资格审核前完成,需由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导师负责把关考核并赋予考核成绩和学分,相关材料交学院教学部门存档。
2.专业实习(4学分)
学生攻读本学科专业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应进行6个月左右的专业实习,并提交实习报告。专业实习成绩根据学生提供的实习计划、实习总结报告、学生在实践学习单位的专业态度(包括出勤率)、专业能力、专业绩效等指标,由导师综合考核后进行评价,给出成绩。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次,获得及格及以上成绩,计4学分。
八、学位论文开题、撰写与答辩
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结合导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或本人的研究特长,与导师协商确定,并撰写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书不得低于5000字,内容包括论文题目、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研究价值、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至少有章、节标题)、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计划与可行性、创新之处等。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分为通过和不通过。开题报告通过者,应根据考核小组的意见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补充,经导师确认后,可正式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应根据考核小组的意见对开题报告进行全面修改。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后,允许按照开题报告程序重新开题。
学位论文选题确定后,原则上不再变动。如有特殊原因需要更改选题者,需在第一次开题报告之后两个月内重新进行论文开题。研究生更改论文选题须本人写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签字后,严格按照开题报告程序进行重新开题,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论文撰写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有明确的研究问题、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逻辑论证、规范的格式体例。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或主要观点、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其中参考文献中的外文文献占比一般不应少于三分之一,总文献数一般不应少于50条。学位论文的字数不少于3万字。
采取预答辩制度,时间一般放在第五学期末,正式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进行,正式答辩前对答辩资格进行正式审核,审核未通过者不得参加答辩。论文开题、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文件执行。